防腐消毒药
一般来说,消毒药就指能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;防腐药则是指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。实际上,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,消毒药在低浓度时仅能抑菌,而防腐药在高浓度时也可能有杀菌作用。当然,作用时间、微生物当选量、温度及环境条件也是决定其杀菌或抑菌作用的因素。本类药物与抗生素不同,其特点是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无特殊的抗菌谱,对机体组织与病原微生物间亦无明显的选择性,吸收后多能引起机体较严重的毒性反应,因此通常不作全身用药,主要用于体表(皮肤、粘膜、创面等)、排泄物、器械及周围环境,以杀灭病原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。
[作用及机理]防腐消毒药的种类很多,作用机理各异,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:
1.使菌体蛋白质变性、凝固:大部分的消毒药都是通过这一机理而起作用的,此作用无选择性,可损害一切生活物质,即一物质财富属天原浆毒,不仅能杀菌也能破坏宿主组织,因此只适合用于环境消毒,例如酚类、醇类、醛类等。
2.改变菌体浆膜通透性:有些药能降低病原微生物的表面张力,增加菌体浆膜的通透性,引起重要的酶和营养物质漏失,水向内渗入,使菌体溶解或崩裂,从而发挥抗菌作用,例如表面活性剂。
3.干扰病原微生物体内重要酶系统:其杀菌途径包括:通过氧化还原扫应损害酶蛋白的活性基团,抑制酶的活性;或因化学与代谢物相似,竞争或非竞争地同酶结合而抑制酶的活性等,例如重金属盐类、氧化剂和卤素类。
[影响防腐消毒作用与的因素]药物作用的强弱,不仅取决于本身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,也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。为了正确使用和充分发挥防腐消毒药的作用,应该很好了解各种能增强或减弱其作用的因素。
1.药物的浓度与作用时间:一般说来,药物浓度越高,作用时间越长,效果越好,但对组织的刺激性也越大。而药物浓度太低,接触时间太短,又不能达到抗菌目的。因此,必须根据各种防腐消毒药的特性,选用适当的药物浓度和足够的作用时间。
2.温度:温度与防腐消毒药的抗菌效果成正比,温度越高,杀菌力越强。一般规律是温度每增加10,消毒效果可增强1倍。例如表面活性剂在37时所需的杀菌浓度,仅是20时的一半,即可达到同样的效果。
3.有机物的存在:病原微生物长与排泄物或分泌物一起存在,他们妨碍消毒药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,影响消毒效果,季铵盐类、乙醇、次栌酸盐等受到有机物影响较大;过醋酸、环氧乙烷、甲烷、煤酚皂等手有机物影响较小。通常在应用防腐消毒药前,应将消毒场所打扫干净,把感染创中的脓血、坏死组织洗干净。
4.微生物的特点:不同菌种和处于不同状态的微生物,对于药物的感染性是不同的。病毒对碱类敏感,而细菌的芽孢耐受力极强,较难杀灭。处于生长繁殖期的细菌、螺旋体、霉形体、衣原体、立克次体对消毒药耐受力差,一般常用消毒药都能受到较好效果。
5.相互拮抗:两种防腐消毒药合用时,由于物理性或化学性配伍禁忌而产生相互拮抗,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工用,可使消毒作用减弱至消失。
6.其他:消毒药液表面张力的大小,酸碱度的变化,消毒药液的解离度和剂型,空气的相对湿度等,都能影响消毒作用。
常用的防腐消毒药
防腐消毒药的种类很多,按其化学性质不同,可分为酚类、醇类、酸类、碱类、卤素类、氧化剂、染料剂、重金属盐、表面活性剂和挥发性烷化剂等。各类防腐消毒药的特点以及长用药物简介如下:
一、酚类
酚类能使蛋白质变性、凝固,也能损害细胞膜,使胞将物质漏失和菌体溶解而呈现抗菌作用。
酚类在适当浓度下能杀灭繁殖型细菌,但对病毒、结核杆菌和芽孢的作用不强。其抗菌活性不易受环境中有机物的影响,具有较强的穿透力,可用与器械、排泄物的消毒。对皮肤与黏膜有刺激及局麻作用。常用的有苯酚(Phenolum,石炭酸),煤酚(Cresolum,甲酚)、克辽林(Creolinum,臭药水)、松馏油(PicisPini,松焦油)、鱼石脂(Ichthyolum,一克度)等。
二、醇类
醇类由于能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和脱水而呈现抗菌作用,加之溶脂的特性使它易渗入菌体有助于抗菌作用的发挥。能杀死繁殖型病原菌,对芽孢、真菌无效,对多数病毒效果较差。常用的有乙醇(Ethanolum,酒精)、苯氧乙醇(Phenoxyethanolum等)。
三、酸类
酸通过解离后的H+或整个分子使菌体蛋白变性、凝固而呈现杀菌作用。酸溶液的杀菌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。
酸包括;1.无机酸:常用的有盐酸(AcidumHydrochloricum)、硼酸(AcidumBoricum)等;2.有机酸:常用的有乳酸(AcidumLacticum)、水杨酸(AcidumSalicylicum)、十一烯酸(AcidumUndecylenicum)等。
四、碱类
碱类的杀菌作用决定于其解离的OH–,解离度大,杀菌力强,但对组织的损伤性也大。因OH–能水解蛋白质和核酸,使细菌酶系统和细胞结构受损害而死亡。对病毒和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。常用的有氢氧化钠(NatriiHydroxydum,苛性钠)、氢氧化钾(KaliiHydroxydum,苛性钾)及石灰(Lime,生石灰)等。
五、卤素类
卤素是通过卤化或氧化菌体原浆蛋白而起作用的,它们对菌体细胞原浆或其他某些物质有高度亲和力,易渗入细胞与原浆蛋白的氨基或其他活性基团相结合(卤化)或氧化其活性基团,而使有机物分解或丧失功能,呈现杀菌作用,抗菌谱广,作用强大,对细菌、芽孢和病毒等均有效。常用的含氯化合物有漂白粉、氯胺-T以及碘与碘化物——碘仿。
六、氧化剂
氧化剂是一类含不稳定的结合态氧的化合物,遇有机物或酶即放出初生氧,氧化菌体内活性基团而呈杀菌作用,同时对细胞或组织也有损伤和腐蚀作用。细菌对氧化剂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异,革兰氏阳性菌、某些螺旋体较敏感,厌氧菌更敏感。常用的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溶液、高锰酸钾等、常用于环境消毒的氧化剂的过醋酸。
七、染料类
染料类主要是发挥抑菌作用,其分子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能分别与细菌蛋白质的羟基或氨基结合,破坏正常离子交换机能及抑制酶的活性,影响细菌代谢。
染料可分为碱性和酸性两类。碱性染料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选择作用,在碱性环境中作用增强。常用的有雷佛奴耳、龙胆紫等。酸性染料抗菌作用较弱,应用少。
八、金属盐
重金属离子如汞、银、锌、铜等能与蛋白质的巯基结合,干扰巯基酶的活性,影响细菌代谢;较高浓度时则使蛋白质沉淀而杀死细菌。对机体组织有收敛、刺激以至腐蚀作用。有机物的存在会影响抗菌效力。杀菌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加。常用的有升汞、硫柳汞、硝酸银等。
九、表面活性剂
表面活性剂又称清洗剂或洗涤剂。因其表面活性部分不同,可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(如肥皂、合成洗涤剂)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抗菌作用最强,它能吸附在细菌表面,使其张力隐低,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,使菌体内的物质外渗而杀菌。其作用快,抗菌谱广,能杀灭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、霉菌,但对病毒效果差,不能杀死芽孢、结核杆菌和绿脓杆菌。对皮肤刺激性很弱,毒性小,无腐蚀性。常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新洁尔灭、消毒净、度米芬、洗必太等。
十、挥发性烷化剂
挥发性烷化剂在室温下易挥发成气体,化学性质很活泼,可与菌体蛋白、核酸等的氨基结合发生烷基化反应,使蛋白质变性、沉淀而杀菌。杀菌力强,对细菌、芽孢、病毒、霉菌,甚至昆虫及虫卵等都有杀灭作用。主要作环境的气体消毒,用于不能受热、受潮的物品。常用的有甲醛、戊二醛、环氧乙烷及乌洛托品等。